湖北亚星官网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灌浆料和压浆剂的研究生产与销售,制浆机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与交通部及各省交通厅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亚星官网CHIDGE系列灌浆料压浆剂产品全面符合新桥规。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现场会上,交通运输部对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授予江苏、山东、北京省(市)交通运输厅(委)3个单位“十一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优秀单位”,另有10个单位被授予“先进单位”,4个单位被授予“进步单位”。该项检查交通运输部每5年组织一次。今年5月份部组织的检查组对我省干线公路路况和规范化管理进行了全面检查。 新闻来源于**交通运输部网站,由湖北亚星官网科技有限公司灌浆料压浆剂产品组整理编辑发布!
“十一五”以来,省委和省政府高度关注公路交通工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尤其是组织开展了公路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5年来,全省普通干线公路累计完成养护投资339亿元,较“十五”期增长30%。其中,投资241亿元,实施养护改建工程5227公里;投资66.7亿元,实施路面大中修工程14505公里;小修保养完成投资31.2亿元。全省高速公路养护投资119.5亿元,其中大中修投资78.4亿元,小修保养投资17.8亿元。5年间,年均大中修里程占干线公路总里程的15%,高速公路、普通国道、普通省道优良路率分别达到99.9%、95.7%和86.3%。累计投资30.5亿元,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8528公里,加固改造危窄桥1039座。公路技术状况的全面提升,有效提高了通行能力和平均行车速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快工作指导转变,推进山东公路事业科学发展。适应我省公路基础设施总量快速增长和公众出行日益多样化的实际需求,加快公路工作指导转变,提出了推进“三个转变”,做好“四个结合”的工作思路。“三个转变”,即由注重建设向建设、养护、管理、服务并重转变,由着力解决供给不足向保障畅通、安全舒适和高效便捷出行转变,由以规模数量为导向发展向以社会效益、服务质量为导向发展转变,逐步实现公路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可持续相统一。“四个结合”,即将公路发展与我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紧密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和适应度。
(二)深入实施“四化管理”,不断提升养护管理科学化水平。以深入实施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的交通“四化”管理为主线,全面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建立公路养护科学决策体系,合理制定养护措施和养护计划,实现了养护计划的科学化。合理安排养护资金,实现了资金来源稳定、到位及时、监管有力、专款专用。加大法规建设力度,《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山东省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相继出台,《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意见》、《山东省收费公路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收费公路招商引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制定实施。各市人大、政府均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颁布了一系列公路管理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建立养护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全省共建立健全了100多项制度,颁布实施了《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规程》等6项地方标准,优化再造了100多项工作流程,有力地保障了公路养护管理科学规范进行。
(三)全面开展公路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提升路域环境整体水平。自2006年起在全系统开展了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09年底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公路综合整治年活动。省政府专门成立以分管省长为组长、省直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实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各市党委、政府把公路路域环境纳入城乡一体化规划,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有力地推动了公路综合整治工作深入开展。2010年,全省累计投入资金161.82亿元,其中干线公路养护和改建工程投资82.1亿元,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投资79.72亿元,公路养护管理全面加强,路域环境、通行秩序明显改观,成为新时期我省公路工作的一大亮点。
(四)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把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先后开展了高速公路通行秩序集中整治、服务区综合整治等各项活动,并于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保畅通、保安全、树品牌、树形象”活动。科学安排养护施工交通组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养护施工作业坚持不封闭,确需封闭的,均设有绕行通道,全程设置指路标志,并有路政和管理人员全程指挥疏导。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发了集路况信息上报、审核、发布为一体的信息处理平台,国高网京沪、京台、济广、青银高速山东段和省高网滨莱高速等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建立路况信息服务平台,主动向公众提供出行帮助、政策咨询和投诉监督服务。“十一五”期间,全省公路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资金 7.6亿元。全面启动省路网监控总中心建设,对车流量大的京沪、滨新等高速公路建立了保畅通应急调度指挥中心,临沂、莱芜等市建立了应急指挥分中心,沿线紧密联动,初步形成了全省公路应急调度指挥体系。建立健全各类处置预案,全面开展预警建设、应急演练以及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应对极端天气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桥梁监管,普通干线公路所有桥梁每年检测一遍,高速公路桥梁每两年检测一遍,对危桥实施动态监管、动态报告和“绿色通道”制度,确保每座桥梁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五)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路产路权。切实加强路政管理,创新路政管理模式,大力推行“执法工作重心前移、路政中队派驻公路站”的养护路政联合巡查模式,尝试公路与公安、公路与城管联合执法模式,积极探索高速公路路政与交警联合办公、共同出警的管理模式,做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十一五”期间,路政案件查处率、结案率、路赔回收率均达到99%,有效保护了路产路权。继续保持治理超限超载高压态势,积极推进治超网络体系建设,一、二类治超站点达到112个,超限超载率始终控制在5%以内。全面推行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并在国省道重要桥梁开展了计重收费试点。
(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公路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成品油税费改革,按时全面取消了公路养路费等六项规费征收,全部停止了境内所有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省政府出台《关于交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设立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对国省道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养护资金实行省对项目国库集中支付。积极稳妥推进公路建设市场化进程,引导和鼓励民营、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公路建设领域。“十一五”期间,全省公路累计合同利用外部资金412亿元。稳步推进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十一五”期间,我省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全部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全面形成。
(七)加快科技创新,积极建设绿色环保公路。大力实施科技兴路战略,《国道205线滨州黄河公路大桥工程综合技术研究》等三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1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绿色公路建设,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环节入手,珍惜土地、爱护环境、节能降耗。全省公路改扩建工程老路利用率达到70%,养护大修工程旧路利用率达95%,建设、养护工程临时占地复垦率达100%,循环利用路用材料的项目占85%。建成了青兰高速公路山东段生态环保示范工程,对我国北方半干旱丘陵地区公路建设的生态环保化具有独特的典型示范意义。
(八)加强文明和谐公路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把行业文明放到和物质文明同等重要的位置,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与时代同步、与文明同行”的山东公路品牌进一步树立。“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行业建成首批全国交通文明行业,省交通厅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共建成省级文明交通行业、子行业196个,覆盖面达到96%。